從“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 北京古城保護發展踐行新思路
來源:住建部 發布日期:2023-01-12 瀏覽次數:437
在經歷了近40年快速發展后,中國的城市更新模式正從“增量建設”逐漸轉向“存量提質”。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強調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激發城市活力,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堅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
??在此背景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進入新階段。
??紅樓影院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與西四南大街的交叉路口。2021年年底,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丁奇教授主持完成了西安門大街街區改造提升項目。紅樓影院有著近90年的歷史,是街區歷史建筑的代表,外墻上曾層疊著不同時期的街道裝飾效果?!澳憧?,原來這里有舉辦奧運會期間刷上的灰色墻漆,它又覆蓋了之前的紅色涂料;原來這兒還能看到近幾年貼的灰色墻面磚……以前的保護思路偏重裝飾效果,反而遮住了歷史建筑本來的面貌,掩蓋了它的歷史信息?!闭驹谡尥戤叺拇蠼稚?,丁奇敘說著這條古街的前世今生。
??“我們現在用了新的辦法,從資金投入到效果評估,都有新思路?!倍∑嬲f。
??根據對史料的梳理和現場勘查,丁奇認為西安門大街的位置和空間格局從元代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雖然元代西安門大街兩側供皇子、嬪妃居住的宮殿已無蹤跡,但這條街道還是遺留下了從明、清、民國時期一直到現在的“生長”痕跡。明代皇城墻上的殘磚瓦礫,至今還零星散落于街道兩旁的院落中。那些清末的民居、教堂,民國時期的電影院以及大批當代建筑,交織并立在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建筑群中。帶著不同時代烙下的印記,這條街道可稱是古城“活的血脈”。
??為解決交通擁堵、生活設施老舊、城市傳統文化風貌缺失等現實問題,2021年4月,西安門大街街區改造提升項目啟動,至2021年11月底,項目竣工驗收。
??在西安門大街83個整治提升點位中,有自紅樓影院演變而來的紅樓公共藏書樓、位于西安門大街141號的清代風格磚券門、巴洛克建筑風格的“1901”咖啡館以及西安門值班班房舊址。這些必須進行保護性修繕的歷史建筑本身即在訴說著街道的歷史。設計團隊對沿街建筑立面按照保留、改善、整飭的分類,盡可能地保留歷史痕跡。
??“這是一條‘活著的’街道,我們要保持建筑本來的樣子,還要留住街道生長的痕跡,而不是把它修成某一個時代的標本?!倍∑娣磸蛷娬{這樣的規劃理念。
在西安門大街,各個時期的典型建筑風格及信息都被設計師仔細保留下來
??全新的西安門大街,仍是那條熟識的老街。
??沿著西四南大街拐進西安門大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街道兩旁的紅磚建筑。站在這里,最能直觀感受設計師付出的心血和智慧成果。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打磨,曾經被刷成灰墻的紅樓影院外墻去掉了灰漿舊裝,400多平方米的立面露出了本體初始帶有的紅磚墻。大街對面,新建的華樂頌音樂主題酒店是一座當代建筑,酒店前身曾聚集了樂器行、快捷酒店等13家小門店,建筑格局雜亂。借改造提升機會,門店進行了整合轉型,整體建筑風格也與“紅樓”相互協調統一,特意采用了紅磚外墻,以現代的磚砌手法向街上的歷史建筑致敬。
??位于西安門大街101號的“1901”咖啡館小有名氣。這里由西什庫教堂的配樓改造而成,帶有巴洛克建筑風格,這在北京現存民國建筑中并不多見。改造前,頂部陽臺上還有違章搭建,破壞了原有風貌。改造中將違建拆除,建筑師又花精力尋覓到建筑老照片,依據歷史信息恢復了原有立面;同時,也對周邊原有的雜亂現代仿古建筑風格進行墻體和門窗整修,使街區整體風格更加協調。
??西安門大街141號,是一處晚清風格的小院,經過修繕,這里露出了曾經的券門。人們經過這里,還可以看到這座磚雕門樓上由民國書法家沈尹默當年書寫的匾額。
??丁奇的科研方向,是城市更新與公共空間設計、城鄉社區規劃與治理。除西安門大街外,他還主持了北京城區舊鼓樓大街的環境品質提升等多個首都核心區街道更新設計工作。通過將沿街景觀進行保護提升、整治交通環境、重塑公共空間秩序、規劃綠地景觀等,實現了在改善街道功能的同時,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這些街區的提升改造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使用了“微修繕、微改善、微更新”方法。這需要經過大量的綜合判斷和衡量,才能找到準確具體的“微”路徑。
??“我們非常重視‘可持續地’對歷史街區進行保護?!倍∑嬲f,“北京是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北京老城的保護,也是一個持續進行、經歷過許多階段、不斷摸索嘗試的過程。這一點,我們在西安門大街和舊鼓樓大街的更新實施過程中就可以看到,其中摻雜有許多不同理念下的改造痕跡。所以我們這次更新就格外小心翼翼?!?/p>
??在西安門大街、舊鼓樓大街的更新過程中,建筑師們經常要在現場進行反復討論,評估眼前具體遇到的一片建筑裝飾“是拆?是改?還是留著不動”;如果去掉,又會不會影響建筑安全,會不會影響建筑本來質感?最終的方案常常是:只需花很少的費用進行清洗,恢復了墻面本來的面貌,就達到了提升的標準。
??“我覺得花大手筆打造一個假古董街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倍∑孢@樣認為。
怎樣才能讓大街上所有的人都從中受益
??西安門大街進行改造提升的直接動因,始于逐步加劇的通行壓力。設計團隊通過實地調查和問卷調研發現,這條街道上有多家醫院,停車難是加劇道路堵塞和出現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由于路旁停車擠占了非機動車道,流量很大的自行車通行就被迫與機動車混雜在一起。這樣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更降低了通行效率。
??西安門大街面臨的城市難題,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共性。
??在這些街區改造提升過程中,設計團隊借鑒了“健康街道”的理念,全面評價街道環境與公共空間對人們健康的影響程度。該方法強調街道的公共空間主體責任,要求街道及公共空間的設計要關注整體環境中任意位置對所有人的影響與體驗感受,包含安全通行、騎行、觀光、清潔等多個方面。
??“以前,街道被認為是汽車的天下。調查數據發現,街道上80%的空間常被車里不到20%的人所占據?,F在大家普遍認識到,街道應該是所有人共享的,無論這個參與者是在步行還是騎行?!倍∑嬲f。
??根據“分段引導,針對改造”的原則,西安門大街對道路交通進行了引導,優化動線,疏解停車。兩側便道上重新梳理出了183個擋車樁,以欄桿劃分出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界限并明顯地標識出共享單車電子圍欄。
??西安門大街和舊鼓樓大街都位于歷史文化街區內。除了承載交通功能,它們還構成了游覽線路,為行人提供慢行系統。這有助于人們認知所在的城市,提升社會交往程度。2021年年初,北京市西城區啟動了舊鼓樓大街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大街毗鄰鼓樓西大街和中軸線的北延長線,這里也是北京老城保護和有機更新的重要節點。同樣用“微修繕、微改善、微更新”的方式,丁奇團隊對整條大街60個點位的建筑風貌進行了提升。整條大街由北向南設計了6處景觀節點,增加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新增休閑場地約300平方米,新增坐凳40余處,維修現狀廊架3處,并鼓勵居民認養綠植,實現“共建、共管、共享”,提升街區公共空間和綠色景觀。
??這樣,原來封閉的綠地和狹窄的通道,就成為一條花園式的漫步道。
??“我們更關注街道上的人,盡可能增加人行道的有效使用寬度,盡可能增加休憩停留的公共空間,把街道變成閱讀建筑遺產、體驗古都文化的長廊?!倍∑嬲f。
??丁奇曾主持撰寫了《北京西城街區整理城市設計導則》。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他這樣的本土設計師,更善于將導則具體落實到“一戶一策”“一樓一策”,更注重與居民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走在這些街區中,丁奇能如數家珍地指點出那些讓設計師付出心血的得意之處,也能充滿感情地回憶起那些和居民反復交流的情節和故事。
??當改造提升項目實施過半時,設計師的工作重心,就由盯著街道風貌效果轉向深入街道兩側小巷、院落,進行同步整改。
??“這是從城市的‘面子’到‘里子’的關注過程。我們設計師過去更多地琢磨街道外在的面貌,其實街道內部以及生活其中的居民也是重要的‘風景’?!倍∑嬲f。這個“活兒”比畫圖要難多了。涉及民居的改造方案需要逐門逐院一戶戶地和居民商量,細致到更換外立面門窗樣式時,設計師要能提供數種方案圖樣讓居民挑選;同時還要傾聽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更新的公共設計范圍中,盡可能幫助解決長期存在的難題,比如將居民院落的大門臺階改造為無障礙坡道,現場設計下水道走向以解決常年存在的胡同口積水問題等。
??讓居民多從中獲益,提升改造才更具有意義?!拔蚁?,作為設計師,以后可以做得更多?!倍∑嬲f。
未來的歷史名城保護,要求設計師更善于精細地解決復雜問題
??從北京西安門大街、舊鼓樓大街的提升改造過程中,可以梳理出哪些趨勢?
??北京有著3000余年建城史和800余年建都史。中國傳統營造理念形成了北京老城的中軸線、棋盤格式道路網基本格局以及胡同加四合院的空間肌理。多年來,北京老城區逐漸演化出功能復合、各種空間雜糅的街區。在世界范圍的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城市更新面臨的問題也表現得更為獨特、復雜。
??“中國城市更新的復雜性,與近幾十年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倍∑孢@樣比對分析,“在許多其他國家城市中,各種要解決的問題常是串聯式的,可在相對長的發展進程中一步步去解決。而我們中國進行城市更新時,則需要同時面臨許多并聯問題和需求。哪怕是一條短短的街道,都有可能涉及文化遺產保護、城市功能完善、老城區設施保障、社會治理、公眾參與以及各個部門管理交疊等諸多問題?!?/p>
??從西安門大街和舊鼓樓大街的改造更新過程就可以發現,設計師同時考慮了歷史風貌保護、街道功能完善、補齊民生設施短板和街區社會治理等多項工作內容。丁奇認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方式,至今在世界上仍是獨一無二的。要創造性地去解決這么多復雜、扎堆出現的問題,就對設計師的理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在當代,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完整性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粗糙的、涂脂抹粉式的裝飾保護方法,拆平重建式的“大手筆”都已逐步被摒棄?!坝械慕值理椖坎捎昧瞬鸪亟ǖ姆绞絹磉M行所謂的保護,既違背原真性要求,又花費大量資金。它修得再美觀好看,也會因虛假和耗資過大而無法持續——我們的理念是采用可持續的精細設計?!倍∑嬲f。
??“可持續的精細”是什么樣的?
??“好的保護,不是多花錢就行,而是要進行恰到好處的設計。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到對每一個建筑部件的設計,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護歷史信息,同時也能夠做到少花錢多辦事。這種精細的設計,意味著設計可以控制工程投入,也意味著能夠節省大量的資金,同時也會節省時間,減少施工過程中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這就是一種可持續的態度?!?/p>
??丁奇認為,西安門大街、舊鼓樓大街的改造提升過程做到了“用更少的錢和更短時間,保證了更新效果”。改造過程中,設計團隊對建筑遺產的改動“慎之又慎”;精細化的“微修繕、微改善、微更新”方法實際上體現了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這也應該體現在當代城市更新的每一個細節里?!倍∑嬲f。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這部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法規明確,在對北京市建成區內城市空間形態和城市功能進行持續完善和優化調整時,實行“留改拆”并舉的方法,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控大規模拆除增建。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歷史名城保護,將要求設計師更善于精細地解決復雜的問題,要有我們自己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法?!边@是丁奇的判斷。
轉載自住建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